第六百七十五章 谁还敢说老百姓穷
慎思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百七十五章 谁还敢说老百姓穷,重生70:大搞集体生产,打造天下第一村,慎思量,乐可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谁还敢说老百姓穷
中国的老百姓穷吗?</p>
现在确实还有很多地方没能解决温饱问题。</p>
别说电冰箱这样的大件儿,平时家里添置个针头线脑都要琢磨琢磨。</p>
但是像海城这样的大城市,基本上家家户户手头都不缺积蓄。</p>
中国人爱攒钱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p>
手里有钱都花不出去,只要是市面上有的,都需要相应的票据。</p>
尤其是家里添置个大件儿,攒工业券就要攒上一年半载的。</p>
于是,手里的钱越攒越多,可花钱的地方却没多少。</p>
再加上前些年一直在宣传,越穷越光荣,手里有钱都不敢往外露,家里吃顿肉都要偷偷摸摸的。</p>
如今政策不一样了,手里的钱也渐渐有了用武之地。</p>
动画广告播放的同时,《海城日报》上也开始了宣传造势,老百姓们惊喜的发展,报纸上特别注明了,购买电冰箱不需要专用票据,甚至连工业券都不用。</p>
这也是市委和商贸局特批的,当时也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p>
认为这是在扰乱市场秩序,提出这个的人正是刚刚把名字改成张卫平的张卫青同志。</p>
只不过他的意见,被杜树平自动忽略了。</p>
一个来海城养老,等着退休的三类干部,上面下力气清理的时候,没把他给清理掉就不错了,这样还不老实,整天上蹿下跳的,谁看了不心烦。</p>
9月20日,4200台海城海尔电冰箱,经由海城物资局输送到了市里的四家百货商店。</p>
已经通过《海城日报》得知了消息的人们早早的就来等着了。</p>
“同志,真不要票啊?也不要工业券?”</p>
“我是第一个,开票,我要一台。”</p>
“同志,这电冰箱要是出问题,管修理吗?”</p>
睡莲电风扇一直到现在依然执行着一个月免费退货,一年内保修的制度。</p>
“一个月内,质量出现问题包退,一年内保修。”</p>
海尔电冰箱上市之前,每一个百货商店的电器柜台售货员,全都经过了培训。</p>
接待每一名顾客,必须做到热情、耐心、周到。</p>
柜台上面就放着意见簿,谁被顾客投诉,当月的奖金全免。</p>
尽管再怎么不耐烦,这些售货员也只能强打起精神应付着。</p>
不光是为了奖金,电冰箱厂承诺了,只要没有被投诉,每一名售货员都能通过内部价购买一台电冰箱。</p>
剩下的钱都够她们一个半月的工资了。</p>
可以说,李天明为了电冰箱的销量,已经把能想到的全都想到了。</p>
“我要一台!”</p>
“我也要一台!”</p>
电器专柜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这一幕,被前来视察的马援朝看见,不由得暗暗心惊。</p>
国内的老百姓真的都这么有钱了吗?</p>
925块钱一台的电冰箱,居然都能吸引这么多顾客。</p>
“马局,所以我从一开始就说了,不要小看人民群众的购买力,以前是有钱没处花。”</p>
买啥都要专用票据,买包火柴都要票,可每个月能拿到的票据就那么一点点,老百姓不把钱存起来,也没地方用。</p>
归根结底,还是国内的生产能力无法满足老百姓的需求。</p>
“照这样下去,你们那4200台电冰箱,单在海城,差不多就能给消化掉!”</p>
要是这样的话……</p>
“天明,你和我说实话,厂里现在最大的产能,能达到多少?”</p>
“4000台,这大概是极限了,不过电冰箱不是消耗品,产能维持那么高,没有太大的必要,关键还是要开拓外地市场。”</p>
“而且,人们的购买欲望不可能永远这么高,等过段时间,您再想看到这场面,可就难了!”</p>
马援朝听了,也意识到是自己太想当然了。</p>
电冰箱毕竟是大件儿,整个海城有能力购买的人还是只占了很少的一部分。</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