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八珍汤配方
鬼肉拌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3章:八珍汤配方,祖宗保佑:直播乡村的完美人生,鬼肉拌面,乐可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店老板按照他说的方法,煮杂碎的时候,把八种药材放进去一起煮,果然煮出来的杂碎肥而不腥,汤油而不腻,味道特别好。</p>
然后,店老板就把孙老神仙的葫芦挂在了门头上,把卖的猪杂改了名,叫葫芦。</p>
因为大肠和猪肚连接的这一段,油脂丰满,形状也像葫芦,所以被老板单另切出来,当做精品来卖,起名叫葫芦头。</p>
后来有人往葫芦头里加了泡馍,这道小吃就慢慢流传开了。”</p>
“有意思。”</p>
高天风听得有趣:“我们那边的小吃搞这种传说,都是往乾隆身上靠,动不动就是乾隆下江南的时候吃过的。</p>
你们这的小吃,居然是往孙思邈身上靠,还是你们有创意。”</p>
“诶?那还真未必是传说。”</p>
李启文笑着取出了柜子里的药材:“这个故事是秦省的省志里有记载的,说明流传很久了。</p>
而且这八珍汤的原料,的确都是中药材,发明这个方子的,就算不是孙思邈,也是一位名医。”</p>
“真的假的?”</p>
高天风来了兴趣:“这八珍汤里都有什么药材?”</p>
“就这八样。”</p>
李启文一边取调料,一边介绍:“八角、花椒、桂皮、香叶、草果、丁香、陈皮、白芷,这八种调料,也是中餐最早的卤味配方里的基础配料。”</p>
高天风从李启文面前的调料包里捏起了几颗花椒,疑惑问:“这不都是平常用的调味料吗?它们也是药材?”</p>
“当然,中餐传统调味料,本来就是出自药材,各有药性。</p>
厨圣伊尹也是中药汤剂的创始人,所以才有药食同源,药补不如食补的说法么。”</p>
李启文说话间,已经把调料都装进了纱布包里,系上了口。</p>
高天风见状,赶忙提醒:“你不给观众看看都用了多少吗?”</p>
“死记配方是没用的,重要的是用法。”</p>
李启文指着调料袋里的调味料,向镜头解释:“中药的药方配伍,讲究君臣佐使,卤料配料也一样。</p>
一般每种配方里都会有一味主料为君,比如红卤的配方里,八角就是君料。</p>
黄卤的配方里,香叶就是君料,白卤配方里,甘草就是君料了。</p>
但在这些基础上,不同地区的口味还会有不同的变化。</p>
比如川式红卤的配方里,君料就是花椒,所以味道以麻为主。</p>
粤式红卤里,君料又变成了桂皮,这都是为了适应本地口味做出的变化。</p>
要想配出最适合自己口味的卤料,就得从各个调料的味道和药性上去进行配比。</p>
比如八角的味道中正平和,可以增加肉的香味和口感,卤一斤肉放到5克是没有问题的。</p>
白芷的作用是去腥解腻,凡是炖肉,都必不可少,尤其是做羊汤的时候,必不可少。</p>
但它自身的味道很重,所以一斤肉放1克左右就够了,最多不能超过1.5克。</p>
丁香的香气非常浓郁,而且穿透力极强,增香效果很好。</p>
但也因为它的香味太突出,卤一斤的肉,最多放两颗就可以了。</p>
丁香丁香,就是放一丁点就能特别香……”</p>
李启文一样一样的给直播间的观众讲着调味料的用法,直播间的观众也听得认真,甚至还有人在记笔记。</p>
“白芷一斤肉放1克,丁香是放多少?”</p>
“主播说慢点,我没记住。”</p>
“还好我机智,我录屏了。”</p>
“兄弟能发我一份不?”</p>
随着李启文的讲解,直播间的观众人数也在稳步上升。</p>
不经意间,李启文注意到,直播间左上角出现了一个长安100+的图标,那是他的直播间上了直播排行榜的标志。</p>
他之所以给观众讲这么仔细,是为了尽量吸引一些热衷美食的观众。</p>
因为他过两天要去老妈的面馆里直播。</p>
老爸昨晚打电话的时候,说这两天面馆的生意更差了,老妈正在发愁。</p>
这种事李启文肯定不能不管,他打算过去看看情况,顺便利用直播间,帮老妈的面馆引引流。</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