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十二夜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0章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肚兜藏不住两团雪白 小说,十二夜歌,乐可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十万大山驻地。</p>
“你可是我道家前辈,怎能长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p>
司徒圣愤愤不平。</p>
之前通天教主骂的多痛快,这一转头,直接怂了。</p>
这谁能受得了?</p>
司徒圣只感觉自己这脸被打得“啪啪”作响。</p>
气人。</p>
实在是太气人了!!</p>
一旁的明奚真人慢悠悠地喝了口茶:“你这话说的,难道通天教主还真能跟孔圣对抗?”</p>
司徒圣张了张嘴,忽然像是哑巴了似得。</p>
即便道家和儒家不对付。</p>
可他也不能说孔圣不对,毕竟按照记载,孔圣是以教化万民,累积了万世之功德。</p>
才得以成圣。</p>
通天教主即便对修行界有功,可也抵不过孔圣教化万民之功。</p>
若通天教主真敢说孔圣不对,他怕是也得唾弃两句。</p>
一旁的姜炎道:“我倒觉得通天教主说的没问题,之前通天教主也只骂了松文青,而不是骂儒家,孔圣能够成圣就足以说明有问题的不是儒家。”</p>
“而是后世的儒修!”</p>
韩清林赞同地点了点头。</p>
明奚真人也道:“因为诸圣寂灭,难保一些传承被后世曲解,有问题才是正常的。”</p>
司徒圣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p>
道门也因为传承残缺,险些一度断了传承,如今也只流传下这符修之道,儒家又比他们好到哪里去?</p>
现在的儒家,如何能与诸圣时期的儒家相提并论!</p>
他继续向下看去。</p>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p>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p>
“体修之祖为天下体修开路,先立人再立己,安能不谓之儒?”</p>
“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p>
“剑修三尺青锋荡不平,以‘弘毅’之姿担天下公义,岂非士君子风骨?安能不谓之儒?”</p>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
“傀尊贵为尊者,然未尝强令诸傀修拜入门下,为己敛聚资源。安能不谓之儒?”</p>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p>
“法修集天下术法为大成,仍克己复礼,安能不谓之儒?”</p>
“子曰:樊迟问仁。子曰:‘爱人’。”</p>
“丹修炼丹助天下人修行,医修济世救人,何以不是‘仁者爱人’之体现?安能不谓之儒?”</p>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p>
“器修专精于器,音修专精于艺,此非求己所行之道邪?安能不谓之儒?”</p>
“子曰:内省不疚,外立不惧。”</p>
“执法司潜护此世,为修行界担其责、负其任。安能不谓之儒?”</p>
“……”</p>
“好!好!说得好!!”</p>
司徒圣激动地连声叫好。</p>
儒家历来主张“经世致用”,如孟子言“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强调的便是道德理想必须通过具体制度落实。</p>
也就是所谓的名实相符。</p>
修行界各种修行之道,虽然不尊儒学,但所行皆验证了儒家学说。</p>
这又何尝不是从另一层面对儒学的传播?</p>
如果连松文青那样嘴皮子一张只会骂人,都能被称作大儒。</p>
修行界岂不人人都是大儒!</p>
忽然。</p>
司徒圣愣了愣。</p>
通天教主把整个修行界都夸了,就把符修给漏了??</p>
完了!</p>
通天前辈一定是在责怪他,跟那些酸腐儒一样,没把道家发扬光大……</p>
不对……</p>
不对!</p>
道家要是遵循儒家之说,这不就乱了道统了?</p>
通天前辈一定是故意的!</p>
对!</p>
通天教主一定是在提醒他,千万不能忘本!</p>
……</p>
执法司总部。</p>
通天教主这一番话,将四人看得是热血澎湃。</p>
尤其是“执法司潜护此世,为修行界担其责、负其任”这一句,更是让他们的心滚烫。</p>
他们不为名,不为利。</p>
只为责!</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