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93章 山南封敖,教授女儿的婚恋问题,北城二千,乐可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落草者倒也不少,但大多还是被收走了田产房屋,流落乡野。”</p>

“这些人若是饥寒而死,倒不会有人为其收尸。”</p>

“可若是他们在山野自给自足,开垦荒地,官府便会派人盯梢,等荒地成了熟地,再以私辟耕田的罪名将其家产收没。”</p>

“正因如此,三川之地的饥民才会围剿不绝。”</p>

俞从晖说罢,其它人也接二连三的说了起来。</p>

在当下背景下,即便各地冗军严重,却没有人敢于裁军,哪怕是河朔三镇,若是谁敢苛刻牙兵,也难逃被逐被杀的下场。</p>

剑南道、山南道在开元鼎盛时,正常养兵仅七八万便负担沉重,而今不下十万。</p>

为了养活这些兵马,节度使们只能想办法搞钱,而加税无疑是最轻松的手段。</p>

衙门带头放贷,强制百姓借贷,不等还贷时间到来,便提前催收。</p>

利滚利之下,百姓根本还不起这些钱粮,只能被衙门收走家产屋舍。</p>

这种时候,那些身怀本领的人选择去投军,而碌碌无为之人只能流落乡野。</p>

为了活命,便只有上山落草为寇。</p>

渐渐地,地方的军队愈发臃肿,草寇也越来越多。</p>

围剿草寇,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本质上还是应该解决军队的冗兵和空额问题。</p>

天下唐兵百万,可真遇到事情的时候,唐廷连十万精锐都凑不出来。</p>

这些种种事情,刘继隆自然是清楚的。</p>

他之所以询问俞从晖等人,主要是想看看剑南、山南等道的情况如何。</p>

若是局面安定,那他想要买卖汉人,充斥陇西人口的计划无疑会宣告破产。</p>

好在剑南、山南与大唐其它地方一样,都是贪官墨吏横行的地方。</p>

“某若是想将这些饥民带到陇西,不知诸位可有办法?”</p>

刘继隆忽的询问众人,原本热闹的现场戛然而止。</p>

众人目光依旧停留在刘继隆身上,不多时俞从晖开口道:</p>

“此事倒也不难,主要看节帅需要多少饥民。”</p>

“若是数百人,那某等私下贿赂各州官员,招募些饥民弄为奴婢,以通商为借口,带他们来陇西倒也不难。”</p>

“若是上千乃至数千人,这恐怕会惊动道里的官员,这就不好收场了。”</p>

俞从晖这般说着,其余人也接连附和。</p>

“某等一年走个三四趟,也能为节帅带来一两千人。”</p>

“主要还是朝廷忌惮节帅,白敏中又严守边境,不然这个数量还能翻一番。”</p>

“没错……”</p>

眼见众人这么说,刘继隆略微皱眉。</p>

白敏中这个人他还是打探过的,毕竟他此前作为宰相,而今出任西川节度使,自然会针对自己。</p>

看样子,指望剑南道是不太可能了。</p>

刘继隆这般想着,随后开口道:</p>

“无碍,数百人就数百人吧,日后酒肆的收益,便请诸位为某采买汉口,壮大陇西了。”</p>

“诸位请放心,某恩怨分明,诸位助某壮大西川,某自然会庇护诸位下半生富贵的!”</p>

刘继隆表态过后,众人连忙朝他敬酒,刘继隆也一饮而尽。</p>

随着酒水流入腹中,刘继隆倒吸一口凉气后继续道:</p>

“陇西所缺的,大部分是工匠,其次是汉人,至于獠人和蛮人便算了。”</p>

“这次某来武州,带来了诸如锦鸡、鹦鹉鸟、龙须席和炒茶、井盐、花椒等商货,诸位可以看看。”</p>

他话音落下,正堂四周的兵卒便拿出一本本文册,转递给了这十余名牙商。</p>

牙商们不停翻阅文册,眼睛明亮。</p>

文册上不仅写明了陇西的商品,还附带上了的价格。</p>

眼见他们翻阅文册,刘继隆也起身道:“生意上的事情,便由李刺史和王刺史与诸位谈吧,某不胜酒力,先行告退了。”</p>

“节帅慢走……”</p>

商贾们闻言先后起身相送,唯有俞从晖走出位置,跟着刘继隆、曹茂向内堂走去。</p>

不多时,待他们穿过长廊,刘继隆便驻足转身看向俞从晖。</p>

“俞押衙这是……”</p>

“节帅,某不请自来,请节帅不要怪罪。”</p>

俞从晖连忙作揖,随后解释道:“得知节帅需要人口,某倒是有件事可以与节帅商议。”</p>

“但说无妨。”刘继隆眯了眯眼睛,俞从晖也连忙说道:</p>

“元日前后,山南西道衙门的参军杨知温找上了某,想请某作陪,引荐其与节帅会晤。”</p>

“某本欲在席后方才与节帅说此事,不料节帅退席,某便只能追了上来,请节帅恕罪。”</p>

俞从晖倒是坦荡,把杨知温找他的事情说了一遍。</p>

刘继隆听后皱眉,想了想这个杨知温是谁,却没有半点印象。</p>

“进内堂说吧。”</p>

“是!”</p>

眼见自己可以走入内堂,俞从晖欣喜跟上脚步,不多时便跟着刘继隆走入内堂坐下。</p>

“这杨知温是个什么出身?”</p>

入座后,刘继隆便询问了这杨知温的身份,而俞从晖也连忙解释道:</p>

“这杨知温乃虢州弘农杨氏出身,前朝会昌四年登进士第。”</p>

“只可惜刚刚登进士第,便因为其母病逝而回乡守孝三年。”</p>

“待守孝结束,先帝驾崩,至尊即位后不喜先帝留下诸臣,这杨知温便投入礼部侍郎封敖门下。”</p>

“封敖不得至尊所喜,因此出任山南西道节度使,杨知温以参军身份入山南西道衙门任事。”</p>

“那封敖年老,担心节帅举兵攻入山南西道,因此特意命杨知温与节帅联系,这才找到了某的身上。”</p>

俞从晖简单说清楚了封敖、杨知温的关系,刘继隆便问道:“那杨知温人在何处?”</p>

“他在兴州等待某的消息。”俞从晖连忙回答。</p>

闻言,刘继隆沉默片刻,半响后才说道:</p>

“依你之见,我若是接见这杨知温,这杨知温是否会准许我迁徙饥民进入陇西?”</p>

“这……”俞从晖咽了咽口水,他一介商贾,怎么敢讨论这种事情。</p>

只是他想了想自己的身份,他身为陇西的牙商,自然要为刘继隆做事。</p>

刘继隆强壮,他才能继续做生意,若是刘继隆栽倒,那他也会被朝廷清算。</p>

想到这里,俞从晖这才说道:“封敖老迈,若是有杨知温帮忙说话,即便不能直接迁徙饥民,我们也能用别的法子把饥民带来陇西。”</p>

“别的法子?”刘继隆好奇看向他,俞从晖也连忙解释道:</p>

“无非就是把饥民打入獠蛮的奴籍,然后成批带往陇西。”</p>

“只要封敖、杨知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某等再打点好沿途各州,大概不会出问题。”</p>

“只是这打点少不了,每个人数百钱乃至上千钱都有可能。”</p>

俞从晖把事情说了个清楚,刘继隆听后眼前一亮。</p>

在他看来,别说数百钱换一个人,就是两贯换一个人也是赚的。</p>

三川的饥民数以万计,但凡能带回两三成,都足够刘继隆同化番人。</p>

这般想着,刘继隆目光重新回到俞从晖身上:“某需要你派人为我走一趟,请杨知温来复津与我会晤。”</p>

“节帅放心,某定会派人将杨知温接来复津的!”俞从晖连忙行礼。</p>

见状,刘继隆继续道:“你若愿意,便将你的家眷接往临州狄道,某令人安置他们。”</p>

“待我与杨知温会晤后,陇西的牙商便归你节制。”</p>

“某定不辱命!”俞从晖闻言激动,连忙起身,作势便要稽首。</p>

好在曹茂上前扶住他,而刘继隆也开口道:“某麾下不兴稽首,作揖便可。”</p>

说罢他站起身来,带着曹茂朝外走去。</p>

“某会在复津待十日,希望俞押衙能为某带来好消息。”</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季先生的心头宝(1V1)

正新鸡排

糙汉的心肝儿黛妃1v1小说

烧了点开水

大肚涨奶挺着大肚子要生了笔趣阁

九月闲鱼歌

小三养成记(高干)

年年有肉

老公让我把B扒开他日

惜无纵我

小说《上门女婿》全文阅读

北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