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96章 盛暑见雪,教授女儿的婚恋问题,北城二千,乐可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盛暑见雪
“……”</p>
时至正午,复津县衙外百姓来往热闹,可县衙内却寂静无声。</p>
得知杨知温和封邦彦的意图后,刘继隆难得不知所措。</p>
好在片刻后他便镇定下来,语气为难道:</p>
“不瞒二位,某新纳侍妾三人,当下着实……”</p>
“节帅哪里话!”</p>
刘继隆还没说完,封邦彦就打断道:“古诸王置妾八人,而郡君、侯,妾六人。”</p>
“节帅为本朝开国县侯,莫说置妾三人,便是六人又有何妨?”</p>
“某家小七娘子知书达理,遵循古礼,此等道理自然知晓。”</p>
“听闻陇西番多汉少,若是某二家结为姻亲,某家阿翁愿意以奴仆千人作为陪嫁。”</p>
“至于笼花首饰,也不用节帅操心,某家自备有之。”</p>
封邦彦把该说的话都说尽了,可这却让刘继隆犹豫起来了。</p>
这封邦彦说他家妹子容貌不如自己,现在又备下厚礼,他家妹子莫不是……</p>
刘继隆承认他对封邦彦所说的奴仆千人很动心,可如果仅凭如此,就想让他委身东施之流,那是万万不可的。</p>
想到这里,刘继隆婉拒道:“陇西民生凋敝,某虽有心安家,却不想让小七娘子委屈。”</p>
“此事不如延后,待某收复洮叠松等五州再议?”</p>
刘继隆试图婉拒,封邦彦哪里看不出来,他有些着急,而杨知温则是道:</p>
“婚事延后无不可,只是在此之前,不如请曹郎君随某走一遭,看看那小七娘子如何?”</p>
“毕竟美成虽然对节帅满意,但节帅还未曾看过小七娘子。”</p>
“节帅走不开,但曹郎君乃节帅贴身人,自然知道节帅喜好。”</p>
二人着急的模样在刘继隆看来,颇有些恨嫁的感觉,这让刘继隆更加确定了所谓小七娘子是东施之流。</p>
若不是口马贸易在即,不能得罪二人,刘继隆都想开口拒绝了。</p>
让曹茂走一趟,先安抚好二人也好。</p>
这般想着,刘继隆也颔首道:“如此甚好。”</p>
他话音落下,曹茂也从外走入内堂。</p>
见状,刘继隆与曹茂说了小七娘子的事情:“曹茂,此事便由你代我走一遭,若是小七娘子不愿,也且莫强求。”</p>
刘继隆对他使着眼神,曹茂心领神会,连忙作揖:“末将领命。”</p>
“既然如此,那请曹郎君明日随某等出发兴元府吧。”</p>
封邦彦急于敲定此事,曹茂错愕看向刘继隆,那模样似乎在说怎么这么着急。</p>
刘继隆无奈又不想破坏口马贸易,因此只能颔首道:“你明日便随杨参军他们去一趟兴元府吧。”</p>
“是……”曹茂只能应下,而后便让人传膳。</p>
不多时,一道道炒锅炒制的菜肴端上桌来,杨知温与封邦彦也吃得津津有味,但他们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刘继隆身上,不停说着所谓小七娘子的优点。</p>
刘继隆十分无奈,好在午膳过后,曹茂见情况不对,外出找王思奉来为刘继隆解围,刘继隆这才得以逃出生天。</p>
接下来一整日他都跟着王思奉在复津县外骑马散步,直到傍晚才返回衙门。</p>
翌日辰时,曹茂跟随杨知温等人前往了兴元府。</p>
至于口马贸易,杨知温还需要时间去打点各州,待各州打点好后,便会让曹茂通知山南西道的各州牙商,让他们招抚饥民为奴,带往陇西安家。</p>
眼见事情落实了个七七八八,刘继隆便在杨知温他们离去后不久,带着李骥等百余骑往岷州赶去。</p>
期间经过宕州时,刘继隆派人提前召来了斛斯光,留窦敬崇在怀道驻兵即可。</p>
怀道地势险要,几乎没有平原,百姓只能开山坡为梯田,以此谋生。</p>
如果刘继隆没有记错,后世宕州的怀道、良恭等县位置都没有县城,只有乡镇,这也说明了两地并不适合太多人口生活。</p>
正因如此,刘继隆听过斛斯光的介绍后,便不打算对宕州迁徙人口了。</p>
反倒是武州、成州、岷州和河临渭兰等七州有足够的沟壑平原,能开垦足够多的耕地。</p>
只要有足够的人口,不遭遇旱情,凭借陇西的沟壑平原与物产,足够养活数百万人。</p>
这般想着,他对于口马贸易更为热切了,而他们的队伍也在六月初抵达了岷州溢乐县。</p>
“节帅!”</p>
“节帅!节帅……”</p>
初一,刘继隆带着斛斯光、李骥抵达了溢乐城外,而尚铎罗则是带着全城百姓在溢乐东门迎接起了他们。</p>
百姓们高呼节帅,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笑容。</p>
若不是有尚铎率领甲兵守住官道,百姓们恐怕都要围上来,将刘继隆留在原地了。</p>
“节帅!节帅!”</p>
一名十岁出头的小娃娃手里抓着一把野花,激动的朝刘继隆打招呼。</p>
刘继隆目光瞥见他,笑着伸出手:“小娃娃,好好读书啊。”</p>
他与这小娃娃握住了手,片刻后又松了开来。</p>
那小娃娃激动挥舞着野花:“节帅!我会好好读书的!”</p>
漫天的欢呼声,几乎将刘继隆等人的耳朵给震伤。</p>
昔日蜷缩和政县内,什么也不知道的百姓,仅仅过了大半年,便对刘继隆产生了如高山那般的尊敬。</p>
他们穿上了新的布衣,每个人都将自己梳洗的很干净。</p>
夏粮已经收割了,他们激动朝刘继隆展示着他们现在衣食无忧的生活。</p>
刘继隆笑着点头,渐渐走入城内,随后消失在了衙门的门口。</p>
在他们消失后,衙门外面的欢呼声持续不断,刘继隆笑声爽朗:</p>
“尚铎罗,看来你把岷州治理的很好啊。”</p>
“节帅哪里的话,这些都是按照节帅吩咐去做的事情罢了。”</p>
尚铎罗谦虚道:“岷州受吐蕃盘剥最重,节帅来了之后,又给他们发衣服、分田地,发粮食,他们怎么会不感激节帅您呢。”</p>
“好了好了,这些客套话就不用说了。”刘继隆摆手笑着打断道:</p>
“我这次来岷州,不是和你说这些事情的,而是来讨论出兵收复三州的事情。”</p>
“我的调兵令,想来诸州已经收到了。”</p>
“接下来三州的收复,就交给你们三人了。”</p>
刘继隆看着尚铎罗、斛斯光、李骥三人,满意点头道:</p>
“三州同样重要,但松州至关重要。”</p>
“斛斯光,我派你收复松州并留驻,希望你能办到。”</p>
“节帅放心,末将定不辱命!”斛斯光连忙作揖。</p>
眼见他们三人各有自信,刘继隆便不再说什么,只是查询了岷州的人口户籍和耕地开荒情况,随后听了三人收复三州的计划,确认没有问题后,便策马返回了狄道。</p>
两日后,他在返回狄道的路上,遇到了出兵前往岷州集结的狄道兵马。</p>
四百精骑与八百甲兵的数量已然不少,此外还有两千名民夫随军。</p>
民夫与甲兵基本乘坐挽马车,每伙人两辆车,第一辆用来轮换休息,第二辆则是驮运甲胄和口粮的。</p>
由于粮食充足,此次出兵也就并未按照秋后出兵的常例进行,而是选在了六月。</p>
“节帅!”</p>
“节帅……”</p>
官道上,经过刘继隆他们队伍的兵卒们纷纷朝刘继隆他们打招呼。</p>
刘继隆笑着颔首,时不时开口提醒:“上了战场要小心些,我在狄道等着你们回来。”</p>
“是!!”</p>
他们声音洪亮,每个人都朝气蓬勃,好似初升的太阳。</p>
瞧着他们走远,刘继隆久久没有回过神来,直到一盏茶后才重新抖动马缰,朝着狄道前进。</p>
六月初四,刘继隆返回了狄道,而他的都护府也在过去近两个月里修建完毕。</p>
都护府无非就是县衙的放大版,府内长道前后置正、二、三堂,左右又有长史、司马等衙。</p>
又置录事参军事、录事、诸曹参军事、参军事等官职衙门,还有兵、户、刑、工、礼、吏等六司。</p>
六司能够容纳三百余名官吏同时办公,膳馆可以制作近千人的饭食,吏舍能够安排近百人在内休息,寅宾馆可以接待百余人休整。</p>
此外还有监牢、女牢、死牢等等外院,而内院则是主要置内堂、东西花厅、后花园及税库、小厨房和马厩等院。</p>
整个都护府占地三十亩,但除了内院有人居住外,外堂还没有人进入都护府办公。</p>
“节帅,这里是……”</p>
正堂内,高进达、崔恕二人带着上百名直白跟随刘继隆,为其介绍都护府的各个衙门与情况。</p>
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便营造出这么大的都护府,刘继隆不免询问道:</p>
“建造都护府,可曾耽搁农事?”</p>
“节帅放心,未曾耽搁。”</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