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边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03章 门阀衍化蜕变的终极目标!,离石游记,半边人,乐可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这纷繁复杂的大时代格局之下,诸多现象背后都有着错综复杂的缘由纠缠不清,大秦帝国的重新建立,在北方进行了彻底的法家建设,重现了秦朝时最彻底的郡县制,完全否定了分封制,为了实现郡县制,重新建立了支撑帝国运转的经济基础。
之所以会呈现出如今这种难以想象局面,其中有着深层次的利益关联,重新打造了适合郡县制的阶层,管理阶层是职业官僚阶层,维持帝国正常运转的工人阶层,维持帝国稳定的农业,促使帝国血液循环的运不输物流体系,大秦帝国以亘古未有的形式正在飞速发展。
官府日常运行所需的钱财,并非仅仅依靠常规的赋税渠道征收,在高收入群体特别征收个人所得税,内务府也深度参与其中。内务府作为宫廷事务的管理机构,与官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率先垂范带头向朝廷交纳所得税。他们在经济利益层面与官僚阶层达成了高度的一致。
就如同一条绳上的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正是基于这种紧密的利益捆绑,才使得官府和内务府之间仿佛有了一家人的情分。平日里,他们相互扶持、相互配合,共同维持着整个朝廷的运转,在诸多事务上达成了一种默契的合作。
然而,当朝廷将目光投向南方,准备开展一场商战以拓展经济版图时,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这无疑是一个全新的棘手问题,新式商战刚成长起来的职业官僚阶层并不熟悉。
南方的情况与北方大相径庭,北方历经战乱、屠杀、焚毁等诸多变故,科技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遭受了毁灭性破坏。而南方却幸运地完整保留了完整的汉民族科技文化体系,其传统的技艺、知识等都得以传承下来。但令人惋惜的是,南方在思想层面却显得十分保守和滞后,知识和财富逐渐汇聚到世家手中,从而从世家中蜕变出一个怪胎,这个怪胎就是门阀,门阀离篡夺皇权只有一步之遥。
他们一直沉浸在传统的生产模式中,不懂得大规模生产所带来的巨大好处,只把耕种土地,作为蓄养私兵聚集人口的最快方式。在他们的认知里,小规模的家庭作坊式生产已经足够维持生计,从未想过通过整合资源、扩大生产规模,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进而获取更多的利润,门阀只想延袭秦朝看家本领耕战夺取皇权,因为史记在南方门阀手中保存,书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门阀中流传,还有汉末张角搞的“苍天已死,岁在甲子。”让皇权丧失了神性,门阀将最后的蜕变目标,定为夺取天下称皇称帝,作为门阀的最终形态。
在货币使用方面,南方的情况更是让人匪夷所思。他们至今依旧固执地使用着古老的“五株钱”。
这种钱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弊端也日益凸显,民间私铸“五铢钱”蔚然成风。而金银这些贵金属,虽然具有极高的价值,在南方却从没有充当过流通的货币来使用。
这使得南方的商业交易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经济的流动性也大打折扣,更是阻碍了大秦增发货币的计划。
再看看南方的冶炼行业,这一关键的产业领域也面临着重重困境。
南方的冶炼行业几乎都集中在兵器盔甲的制造上面,这主要是因为朝廷对兵器盔甲有着巨大的需求。然而,朝廷在使用这些铁器时,却采取了极其蛮横的手段。
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要给冶炼工坊支付相应的费用,而是直接强行征用。这种做法严重打击了冶炼工坊主的积极性,让他们失去了发展大规模产业的动力。
毕竟,谁也不愿意在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之后,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南梁朝廷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也会开办大型厂坊。但这些厂坊的运营模式却让人难以接受,完全是强制劳动,在工坊里干活的身份全是奴仆。
朝廷凭借着自己的权势,强迫百姓到厂坊中劳作,根本不考虑他们的意愿和利益仆,百姓、工匠更没有人身自由和个人财产。
在这种情况下,工人们自然缺乏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生产效率也十分低下。
与此同时,民间的商家工坊更是苦不堪言。朝廷、门阀、世家等势力为了谋取私利,对民间的商家工坊进行疯狂的掠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