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克隆武圣
喜欢虎皮鱼的李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5章 克隆武圣,三国异术:发明开启乱世新局,喜欢虎皮鱼的李鸢,乐可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建安二十四年,荆州大地烽火漫天,一场足以决定天下格局的大战在此激烈上演。关羽,这位蜀汉的名将,凭借超凡的武艺和无畏的勇气,在战场上纵横驰骋,威震华夏。襄樊之战前期,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一时间,曹魏为之震动,华夏大地为之瞩目。然而,命运却在此时悄然转折,孙权背弃孙刘联盟,派吕蒙白衣渡江,奇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孤立无援,最终败走麦城,一代武圣,就此陨落。
噩耗传至蜀汉,举国震惊。成都城内,百姓们不敢相信,那位威风凛凛、义薄云天的关将军竟已离世。街头巷尾,皆是悲叹之声。刘备得知消息后,悲痛欲绝,他不顾众人劝阻,捶胸顿足,泪如雨下。关羽不仅是他桃园结义的兄弟,更是蜀汉的支柱,是他匡扶汉室理想的坚定追随者。关羽的离世,让蜀汉的未来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仿佛一盏明灯骤然熄灭,前路陷入无尽的黑暗。
然而,蜀汉的谋士们并未就此沉沦。丞相诸葛亮与尚书令法正等一众智囊,在悲痛之余,深知关羽对于蜀汉的重要性。他的忠义之名,在蜀汉军民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他的军事才能,更是蜀汉在乱世中立足的倚仗。诸葛亮闭门数日,与法正等谋士反复商讨,最终,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们心中悄然成型。
原来,在关羽生前,蜀汉的医官出于对其健康的悉心考量,曾收集并保存了他的毛囊细胞。这些细胞,在当时或许只是普通的样本,未被特别重视,但在关羽败亡后,却成为了蜀汉的一线希望。诸葛亮、法正等人商议决定,启用这些毛囊细胞,尝试克隆出关羽的新躯体,期望能让这位武圣再次回到蜀汉的阵营,续写辉煌。
蜀汉虽地处偏远,但科技力量也不乏奇能异士。诸葛亮当即下令,召集国内最顶尖的医学家和工匠,组建一支秘密研究团队。这些人被迅速集中起来,在深山之中,建立起一座隐蔽的实验室。实验室周围戒备森严,蜀汉派出精锐士兵日夜守护,防止消息泄露。
研究团队日夜钻研克隆技术。他们深入古籍,从《黄帝内经》中关于人体气血经络与生命根源的论述,到《齐民要术》里动植物繁衍培育的方法,试图从中找到生命繁衍和重生的线索。同时,结合当时有限的生物技术知识,开始了艰难的克隆实验。他们用各种珍稀药材调配培养液,模拟人体内部环境,试图培育出关羽的细胞。然而,实验过程中困难重重。细胞的培育环境难以把控,温度、湿度稍有偏差,细胞就会停止生长甚至死亡;基因的稳定性也时常出现问题,多次的尝试都以失败告终。但研究团队并未放弃,他们不断调整实验方案,改进技术手段。经过数月的不懈努力,终于成功培育出了关羽的克隆胚胎,并将其植入了精心挑选的代孕母体中。
十个月后,一个与关羽外貌一模一样的婴儿诞生了。蜀汉众人欣喜若狂,仿佛看到了关羽重生的希望。刘备亲自前往探视,他看着襁褓中婴儿那与关羽极为相似的面容,老泪纵横,当即下令,要给予这个婴儿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培养。随着时间的推移,克隆关羽逐渐长大,他继承了关羽的外貌和身体素质,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武艺天赋。蜀汉安排了最优秀的武将和谋士,对他进行武艺和兵法的教导。老将黄忠亲自传授他箭术,赵云教他枪法,诸葛亮则为他讲解兵法韬略。
然而,就在克隆关羽逐渐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战士时,问题却接踵而至。张飞,这位与关羽情同手足的猛将,在与克隆关羽的频繁接触中,发现了一个令他深感不安的问题。原来,这具克隆体虽然拥有关羽的身体,但却没有青龙偃月刀认主的记忆。在蜀汉的文化和信仰中,青龙偃月刀与关羽之间有着一种神秘的联系,它不仅是关羽的武器,更是武圣身份的象征。传说当年关羽得到青龙偃月刀时,刀身霞光万道,与关羽的灵魂相呼应,从此这把刀便成为了他的专属,随他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
张飞对此深感疑惑和担忧,他心急如焚地找到诸葛亮,言辞激烈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诸葛先生,这克隆的云长,虽外貌、武艺皆与兄长无异,但他却没有青龙偃月刀认主的记忆。在我看来,这其中定有蹊跷。武圣之名,岂是这般轻易能复制的?”诸葛亮轻抚胡须,沉思片刻后说道:“翼德,此事确实怪异。但这克隆关羽,也是我们复兴蜀汉的希望,或许我们可以再观察一段时间,探寻其中的缘由。”
张飞却难以释怀,他心中对于武圣正统性的执念愈发强烈。在蜀汉的民间,武圣关羽早已被神化,他的英勇事迹和忠义精神被百姓传颂,成为了一种信仰的象征。每逢佳节,百姓们都会前往关帝庙,焚香祭拜,祈求平安。张飞认为,没有青龙偃月刀认主记忆的克隆关羽,无法真正继承武圣的衣钵,这不仅是对关羽的亵渎,更是对蜀汉信仰的挑战。
于是,张飞在蜀汉内部发起了一场关于“武圣正统性”的讨论。他四处奔走,召集关羽的旧部和对武圣信仰极为虔诚的将士,向他们阐述自己的观点。他的观点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这些人纷纷表示,武圣的传承不仅仅是身体的延续,更是精神和使命的传承,而青龙偃月刀认主的记忆,正是这种传承的关键所在。
这场讨论逐渐演变成了一场激烈的争论,甚至引发了一场宗教审判般的风波。蜀汉的朝堂上,文武百官分成了两派。支持张飞的一派,大多是关羽的旧部和深受武圣信仰影响的人,他们言辞激烈,主张对克隆关羽进行严格的考验,以确定他是否真正具备武圣的资格。他们认为,只有通过特殊的仪式和考验,唤醒克隆关羽对青龙偃月刀的记忆,才能证明他是真正的武圣转世。另一派则支持诸葛亮,他们以理性的角度出发,主张给予克隆关羽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让他在实践中证明自己。他们认为,一个人的价值不能仅仅凭借一把刀的记忆来判断,克隆关羽自幼接受蜀汉的培养,心中的忠义和使命感才是最重要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