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废话,不需要理由
一天之计在于睡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写废话,不需要理由,综漫观影:无职JOJORE0,一天之计在于睡,乐可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 《关于我想写一章废话以及为什么想写和为什么有人不喜欢火影阴谋论虽然我没写火影以及时间改变看法就像曾经喜欢艾斯后来讨厌艾斯这种事儿还有这和恩爱夫妻变家暴之间可能大概也许存在着某种说不清道不明联系的无主题漫谈》
(题目长了点,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存在,就像废话本身的存在一样自然)
## 第一章 废话它,想写就写了,这需要理由吗,不需要吗,需要吗
话说啊,这个念头吧,它冒出来的时候,就像春天里池塘边上冒出的第一个水泡,啵儿的一声,它就来了,它也没敲门,也没预约,就这么大剌剌地出现在我脑子里,占据了一块地方,这块地方可能之前放着晚饭吃什么,或者明天天气怎么样,或者刚才那只飞过去的鸟是什么品种,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现在这块地方,它写着两个字:废话。
写废话,写一整章的那种,纯粹的,不加修饰的,像白开水一样的,但又比白开水多点絮絮叨叨的废话。为什么想写呢,这个问题问得好,问得妙,问得呱呱叫,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思考了大概有零点零三秒那么久吧,然后我得出的结论是,想写,就是想写,没有为什么,就像鸟儿想飞它就飞了,鱼儿想游它就游了,猫想挠沙发它就挠了,它需要理由吗,不需要的,它就是一种冲动,一种原始的,朴素的,未经雕琢的,就是想这么干的欲望。
写别的章节,可能要想人物怎么发展,情节怎么推进,冲突怎么安排,伏笔怎么埋下,读者会不会喜欢,数据会不会好看,编辑会不会有意见,想得头都大了,感觉脑子里的沟壑都被这些念头犁了一遍又一遍,都快犁成平原了。但是写废话不一样,写废话它轻松啊,它自由啊,它无拘无束啊,它就像脱了缰的野马,虽然可能只是在自家后院溜达,但那份奔向想象中的草原的心,它是自由的。它不需要考虑逻辑,逻辑是什么,可以吃吗,它不需要考虑深度,深度那玩意儿太沉重,它不需要考虑意义,意义这种东西有时候想想也挺没意思的,它只需要存在,只需要从我的指尖,流淌到屏幕上,变成一个个方块的字符,堆叠在一起,堆成一座没什么用但确实存在的废话小山包。
所以,写废话不需要理由,就像呼吸不需要理由,心跳不需要理由,活着不需要理由一样,它就是一种存在状态,一种此时此刻,我就想这么干的状态。你说我水字数,对,可能是在水,但水得理直气壮,水得心安理得,水得就像小溪注定要流向大海一样自然。你说读者看了会怎么想,那不在我此刻的考虑范围之内,此刻,我只想和我的废话待在一起,享受这份毫无负担的、纯粹的、想写就写的快乐,或者说,不快乐也行,反正就是想写。
## 第二章 有人不喜欢火影阴谋论,虽然我不写火影,但不喜欢就不喜欢呗,门在那边
然后呢,说着说着废话,就想到别的事了,想到一些让人有点,怎么说呢,有点费解的事。比如说,有人在别的地方,看别的东西,可能是看一本我完全没写过的书,或者讨论一个我完全不参与的话题,然后呢,他们就表达了,对一种叫做“火影阴谋论”的东西的强烈不喜欢,不喜欢到什么程度呢,不喜欢到要大声说出来,要告诉所有人,我不喜欢这个,仿佛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重要到需要广而告之。
这个事情本身,它没啥问题,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有人喜欢甜的,有人喜欢咸的,有人喜欢看阳光下的奔跑,有人就喜欢琢磨影子里的门道,这都很正常。问题是,这个不喜欢,它出现在了一个很奇妙的地方,比如,出现在我那本,标题上没写火影,简介里没提阴谋论,内容更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书的评论区里。这就好比什么呢,好比你去一家川菜馆,坐下来,翻开菜单,上面全是水煮鱼辣子鸡,然后你勃然大怒,拍案而起,指着老板的鼻子骂:你们这为什么没有法式鹅肝!为什么没有!我不喜欢吃辣!你们这是欺骗顾客!
老板可能会懵,会挠头,会看着自己招牌上明晃晃的“川”字,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我这店,开错地方了?我这菜,做错了?还是这位客官,他走错门了?
不喜欢火影阴谋论,太可以理解了,完全没问题,个人口味嘛,神圣不可侵犯。但是,不喜欢,您就别看呗,这世界上的书啊,文啊,海了去了,总有一款合您胃口,就像超市里的方便面,口味多得能挑花眼。没人拿枪指着您,非逼着您看这本您打心眼里就觉得是“屎”的东西。明知道不合口味,明知道看了会难受,会生气,会像踩了狗屎一样膈应,那您为什么,还要,坚定不移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那坨您心目中的“屎”走过去,然后,义无反顾地,尝一口呢?
尝完了,眉头紧皱,呸呸呸,然后开始骂街:这什么玩意儿!太难吃了!简直是屎!谁写的!有没有公德心!
这个行为,它就让人很困惑了。路是您自己选的,门是您自己推开的,屎…啊不是,那不合您胃口的东西,是您自己主动去尝试的。尝试完了,觉得不好,觉得难受,觉得像吃了不该吃的东西,那您总结经验教训,下次绕道走,不就完了吗。为什么非得把这份难受,转化成愤怒,再精准投放到创作者头上,仿佛这一切的源头,不是您自己那不合时宜的好奇心或者走错门的脚步,而是创作者用无形的大手把您摁在那里强迫您吃下去的一样。
不喜欢,就不看,门在那边,好走不送,世界清净,大家都好。非要进来吃一口再骂厨子,这个逻辑链条,它绕得有点远,远得让我这写废话的脑子,都有点跟不上趟了。
## 第三章 看过去的小说,用现在的眼光,对还是不对,艾斯和赤犬,喜欢和讨厌,它都在变
由着上面那个不喜欢的话题,又想到一个更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时间这个东西,它像条河,不停地流,人在河里泡着,想法也跟着水波晃荡,今天觉得东边好,明天可能就觉得西边妙。比如看小说,看自己以前写的,或者看别人以前写的,用现在这双被时间打磨过的眼睛去看,哎呀,这写的啥呀,这情节幼稚,这文笔生涩,这人物单薄,简直不忍直视,恨不能穿越回去给自己或者给作者一个大嘴巴子:你写的什么玩意儿!
这个行为吧,它普遍存在,就像人会长大一样自然。但仔细想想,又觉得有点不对劲。拿现在的标准,去丈量过去的作品,就像拿一把2025年最新款的激光尺,去量秦始皇他老人家的万里长城,然后得出结论:这砖缝不够细密,这坡度不够科学,这不符合现代建筑规范,差评!这合理吗,这显然不太合理。过去的小说,它诞生在过去的土壤里,带着过去的风味,迎合着过去的口味,记录着过去某个时间点的想法和笔触。用现在的、更成熟的、更挑剔的眼光去审视它,指指点点,甚至嗤之以鼻,这就有点像,一个中年人叉着腰,嘲笑自己小时候尿裤子一样,除了显得自己现在没尿裤子很了不起之外,没啥实际意义,反而有点…刻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