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作为上帝的子民,他们怎能如此惨无人道?
眼魔的秋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48章 作为上帝的子民,他们怎能如此惨无人道?,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眼魔的秋波,乐可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玄扈先生想问的,可是‘农场’‘殖民地’‘手工工场’‘工业化’这几个词语?”
李国助会心一笑。
“一面飞来打叠秋,农场已筑管无忧。”
徐光启却吟了一句诗,然后笑着说道,
“如果小友所说的农场与这句诗中的农场含义相同,便只需解释后面三个词语即可。”
李国助一愣,略显激动地道:“敢问先生这句诗的出处。”
“这句诗出自南宋诗人王迈的《丙子诏后需捷四绝其一》,其中农场一词指的是打谷场。”
徐光启和蔼可亲地答道,让人没有丝毫的距离感与压迫感。
“多谢先生赐教!”
李国助欣然拱手道,接着却是话锋一转,
“不过我说的农场,含义比打谷场要丰富的多。”
“哦,那就请小友赐教了。”徐光启含笑拱了拱手。
“先生太客气了,那小子就班门动斧了。”
李国助开始逐一解释起了这四个词语的含义,
“我说的农场,是英格兰在圈地运动中,也就是土地兼并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私有化、围栏化的集约土地。”
“它具有土地私有化、规模经营化、市场化导向、雇佣劳动关系、技术革新的特点。”
“土地私有化,是指土地明确归属个人或资本集团,不再受村社集体约束。”
“规模经营化,是指合并零散土地,形成数百至数千亩的连续地块,适合机械化和轮作。”
“市场化导向,是指生产目标从自给自足转向商品化,利润驱动。”
“雇佣劳动关系,是指失地农民成为农场雇工或流入城市,形成农业无产阶级。”
“技术革新,是指引入轮作制、良种培育等,推动农业革命。”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见徐光启虽是若有所思,却没有要问什么的意思,便继续道,
“这就是英格兰的农场,先生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徐光启沉吟道:“嗯……是有几处不明白的地方,不过我想等你把这四个词语都解释过以后再提问。”
李国助含笑颔首,问道:“先生既然看过《坤舆万国全图》,就应该知道亚墨利加吧?”
“嗯,知道。”
徐光启点头称是,
“那是位于大明以东数万里之外的一片大洲,有南亚墨利加和北亚墨利加之分。”
“先生可知道,南亚墨利加的大部分地区,及北亚墨利加的南部如今都是弗朗机人的殖民地吗?”
李国助问道,目光犀利。
“这……老朽不知……”
徐光启明显有些吃惊,又有些困惑地道,
“殖民地究竟是什么?”
“看字面意思,应该是指扩张领土,移民垦荒……”
“可南亚墨利加何其广袤,若其大部分地区都是属于弗朗机人扩张的领土,那弗朗机该是何其强盛的一个国家呀!”
“先生猜的大差不差。”
李国助沉声道,
“所谓殖民地,是指一个国家在海外或其他地区通过武力征服、移民或经济控制建立的依附性领土。”
“其政治、经济和军事受宗主国支配。”
“殖民地的核心特征是外来统治、资源掠夺和文化压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