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零六章 李靖英气真逼人,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赵子曰,乐可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靖从容解释,说道:“大王,臣之所以这么说,出於两个原因。第一个,以财货激励士气,此法可用,然正如屈突公所言,却不可持久,并且,这个办法不好一而再地使用;第二个,宇文化及为何在这个时候,用上了以财货激励士气的办法?料之,当必是因其连战无功,粮草紧缺,急於求成,故此而为。结合这两点,臣遂以为,我军歼敌之时机,即将到至矣!宇文化及此举,实乃自露破绽。大王若能洞察其虚,择机出击,必能一举破敌,奠定胜局。”

一般的人,看到眼前;高明的人,可以看多一步,更高明的人,可以看到眼前所见外的真相。

洞察敌虚,犹如透过迷雾见真章。

李靖目光如炬,——大多时候谦虚内敛的他,唯在讲论兵法、议论战事时,才显露出他深藏不露的锋芒,满帐人此际目光在他,只觉年过中旬,已四十来岁的他,眉宇间透出一股不怒自威的英气,仿佛能洞悉战场一切风云变幻,他继续说道:“大王,宇文化及此举,正是其心急如焚、黔驴技穷的表现。臣建议,我军只需静观其变,待其士气衰竭,粮草耗尽,再以雷霆之势出击,定能一击将其即溃。大王英明,必可明察秋毫,把握战机。”

李善道越看李靖,越觉得他顺眼,器宇轩昂,谈吐间尽显大将风范,不自禁地拊掌赞道:“我闻之,‘满腹诗书气自华’。人之优劣,不在出身,而在学识。诗书满腹,人自华贵,则满腹兵书,可称英也。如药师者,正所谓英气绝伦,胸藏百万甲兵!……诸公,药师此议,何如?”

屈突通附和说道:“大王,药师的这番分析,直指敌之实虚,是为洞若观火,所言极是。”

“药师,你以为歼敌之机,已然将至,则我问你,这个时机,你认为何时可至?”

李靖答道:“大王,臣愚见,短则十天,长亦不出半个月,歼敌之机必现。”

“我军还需要做些什么?”李善道接着问道。

李靖摸了摸胡须,不假思索,回答说道:“回大王的问话,臣以为,当下我军需要做的事,共有三件。一是严令城西、城北、城东各营,坚守不懈,以进一步耗敌军士气;二是密派细作,探明敌军粮草虚实,以便精准出击;三是可以适当地发起一些反击了。”

屈突通立刻接口,说道:“大王,药师此三策,正亦臣见。尤其第三策,适当地发起一些反击,臣也以为,现下正当其时。宇文化及用财货将他部曲的士气,激励了起来,则我军发起一些反击,可以将其士气再次打压下去,此其一;再一个,还可通过反击,试探其城西、城北、城东三面防线的虚实,知其薄弱,察其破绽,为日后决战奠定基础。另外,臣有个补充。”

“公有何补充?公的补充,定然高明,请说。”

屈突通沉吟说道:“从王轨、苏威求降,可以看出,宇文化及麾下文武,已是人心浮动。大王,臣愚以为,是不是可以在散播谣言以外,再给宇文化及麾下的群臣,做个招降?”

“怎么招降?”

屈突通说道:“大王,臣与宇文化及麾下群臣,多颇有交情。臣以为,不妨可从中选出几人,既有声望,有影响力,同时对宇文化及心存怨恨者,臣愿为大王修书,与之暗中联络,许以厚利,晓以大义,使其为大王所用。若能成之,不仅可使宇文化及更加众叛亲离,且可为大王提供其内部情报,令我军可知己知彼,此乃一举两得之策。大王若允,臣即刻着手安排。”

与李靖等相比,屈突通比他们强的地方主要在两点。

一个是他名气大,投从李善道前,在隋军中的地位很高,是最顶尖的大将之一;二便是他久仕隋廷,对隋朝文武官员的底细了如指掌,人脉广泛,便如他自言,宇文化及从江都带来的这些隋之故大臣们,他的确是大部分都认识,互相有旧,这确是个可以利用的地方。

事实上,之前屈突通就已经向李善道提出过这个建议。

就在李善道对外散播说,喜爱虞世南、于士澄才华时,屈突通就提了这个建议,愿修书招之。

却当时有个不好解决的问题,即信使不好找。

李善道手底下,多平民出身,与隋之故大臣都不相识,贸然遣之,不易取信。——当然也有名族出身的,如卢承道、薛收、于志宁等等就是,可他们在投李善道之前,要么只是出仕於隋的郡县地方,职位不高,要么就没有出仕,因此卢承道、薛收、于志宁等也不适合做信使。

听了屈突通此话,李善道心头一动,已猜出了他为何此际再又提出这个建议,知他必是有了合适的信使人选,甚至他的这个人选,李善道也猜出来是谁了,便摸了摸短髭,笑道:“屈突公,招揽的书信好写,送信此差可是凶险的差事啊!稍有差池,便是性命不保。公能放心?”

一如李善道所料,屈突通果是已找到了合适的信使人选,亦如李善道所料,这个信使的人选不是旁人,正是他的儿子屈突寿。屈突通坦然说道:“信使此差,固有风险,然为王事,为人臣理当效忠,焉可因为风险,就畏之避之?此非人臣之道也!臣斗胆,敢禀大王,臣子屈突寿,尽管年轻,稍有机谋,并其为臣之子,若用他为信使,足以取信,当可胜任。”

“你放心,屈突公,我可不太放心啊!倘使有事,致贵公子遇险,可该如何是好?”

屈突通慨然说道:“退一步说,即便遇险,忠之一字,也是人臣本分,臣与犬子皆无怨言。”

如果真的屈突寿遇险,只怕没有怨言的只会是屈突通,屈突寿怎么可能会没有怨言?不过,这么长时间的接触下来,李善道对屈突通的为人早是十分了解。为了他“忠臣”的人设,他真的是可以妻、子都不顾的。——对妻、子来说,这当然不好,可对主君来说,无疑足够忠。

李善道默然片刻,握住屈突通的手,用力地晃了几晃,顾盼左右诸臣,叹道:“世如屈突公忠义者,实属难得。我岂能辜负公之忠心?便依公所言,遣屈突寿为使,望他不负使命,亦望天佑其平安。屈突公,信使你已选定,这招揽的对象,你是不是也选好了?”

屈突通由着李善道握着他的手,愈加恭谨的态度,应道:“敢禀大王,臣思之再三,以为此番招揽,当以虞世南为首选。一则,虞世南现居官起居舍人,属内史省,其掌机要,深知宇文化及内外情势;二则,其才学出众,名望颇高;三则,因杀兄之仇,他必怨恨宇文化及!”

“杀兄之仇”也者,指的即宇文化及弑君之后,将虞世基在内的一批隋廷贵臣也都杀了。如前所述,虞世基是虞世南的兄长,不必多说。虞世基被杀前,虞世南多方营救无果,乃至他请求代虞世基死,但没被宇文化及准许。有此杀兄之仇,虞世南对宇文化及肯定怨恨。

李善道松开屈突通的手,负手踱了几步,点头说道:“虞世南,确是个好选择!我亦爱其才华,若能得之,得些宇文化及的情报,不过小益,将有大益於助我拾遗补缺!屈突公,此事便交由你全权办理,事关贵公子安危,你可务必谨慎周密,不可大意轻忽。”

屈突通下拜领命。

……

城西、城北、城东三面,宇文化及部今日的进攻,城东最先结束,随之是城北,城西一直攻到傍晚,这才撤兵。城西诸营,以王薄营的损失最大,虽然得了赵君德的支援,仍伤亡惨重。

战后计点折损,王薄营伤亡了四五百部曲之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忍者修仙路从魔法学院开始

山海亿水

宿主太野,主角配角全沦陷

万源小小芥

天才?妖孽只是见到我的门槛

话说从前

退休大佬带全家打穿末世

梵白衣

穿越异世,成就千古一帝

作来自中原的豫

天门神医

小楼听雨本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