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院案首
玉米扒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95章 院案首,科举,张时安带头开卷,玉米扒舞,乐可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等到他们东西都收拾妥当之后,看着如雪花一般飞来的请帖。
张时安他们大概看了看,觉得没有那个必要前去赴约。
如果他们是县学和府学的人,以后经常能够打着交道,见一见联络联络感情,让对方了解了解虚实,也没什么大不了。
但他们本身,就不需要,也不喜欢这些应酬。
所以这些请帖只能够媚眼抛给瞎子看。
在他们赶路回去的过程当中,张时安的个人资料,也已经清晰的在府学这边传开了。
要知道,对方从之前籍籍无名之辈,突然问鼎第一。
就连府学的夫子教谕,都忍不住关注几分。
这样的好苗子,谁不希望在自家的学府。
而众人对张时安这位黑马的资料,也是惊讶的不行。
原来,这位张时安家世普通,学府也并非县学或府学的学子,而是来自隔壁郡的致远书院。
致远书院虽不在本郡,但在文人圈中却颇有名气。
据说书院里的夫子皆是饱学之士,教出的学子个个才华横溢。
只是,致远书院向来低调,这么远的地方,因此在本郡并不为人熟知。
一般知道的,也很少有那个实力能够考进去。
能够考进去的,又有小道消息的,当然不会再待在本土。
“原来是致远书院的学子,难怪……”有人恍然大悟,语气中带着几分钦佩。
“致远书院?我听说过,据说那里的夫子大部分可都是举人功名,教出来的学子个个都是人中龙凤。”
“难怪这张时安能在咱们这儿拿下案首,果然实力不凡啊!”
众人议论纷纷,原本的不甘与疑惑渐渐化作了对致远书院的向往。
李才子听着这些议论,心中更是五味杂陈。
他本以为自己的才学已是顶尖,却没想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致远书院的名字在他心中扎下了根,他暗暗发誓,有朝一日,定要去那里求学,与那些真正的才子一较高下。
只不过,他也明白,这个时间段,再换一个学府,对他毫无益处。
心中再不甘,也已无能为力。
而那些原本对张时安心存轻视的人,此刻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位突然冒出来的案首。
他们纷纷打听致远书院的情况,心中盘算着是否也要将自己的子弟送去那里求学。
毕竟,能教出案首的书院,定然非同凡响。
这些事情,张时安可是半点都不知道,紧赶慢赶,5天之后,终于来到了祁县。
张三木,没有陪自家儿子去道观上面拜访,而是来到自家二哥的铺子,打算,叙叙旧。
当然,最主要的是,跟自家二哥去报喜,毕竟他家侄子这么厉害,总得让家里人都一块高兴高兴才好。
也不知道,在老家的爹娘,是否已经收到了喜报?
根据以往的经历,想必喜报早就已经到了他们杏花村。
事实也正是如此。
在张时安他们放榜的当天,就已经有另外一队报喜的队伍,浩浩荡荡的朝着杏花村出发。
暖烘烘的日头高悬当空,将祁县通往杏花村的官道照得亮堂堂的。
一支报喜的队伍宛如一条欢腾的长龙,热热闹闹地蜿蜒前行,打破了周遭的宁静。
队伍最前头,是一对威风凛凛的舞狮。
舞狮人身强体壮,身手矫健非凡,手中的狮棍耍得虎虎生风,引得那彩绸装饰的狮子摇头摆尾,上蹿下跳。
狮头圆睁的双目炯炯有神,金色的毛发在日光下闪烁着光芒,随着鼓点的节奏,时而高高跃起,似要冲破云霄;
时而俯身亲昵,仿若在与众人嬉戏。绣球在狮嘴间灵动穿梭,每一次精准的叼取都惹来阵阵欢呼,那激昂的叫好声惊飞了路旁树林里的雀鸟。
惹得不少人,纷纷跟随着一块瞧热闹。
听说是他们这个地界,竟然出了一个院案首,那可是秀才当中的第一人。
这么厉害的人物,竟然是他们这里的人,让人都好奇不已。
紧跟其后的,是几个身着官府差役服饰的精壮男子,他们抬着一顶红绸扎花的大轿,步伐稳健有力。
轿子中满是官府赏赐之物,文房四宝件件精美,笔杆温润如玉,墨锭香气四溢,宣纸细腻柔韧,端砚沉稳厚重;
还有那成套的珍贵书籍典籍,精装的书册封面泛着微光,烫金的字体醒目耀眼。
这些物件随着轿子的晃动相互碰撞,发出轻微的“叮当”声响,似在低吟着对得主的祝贺。
再往后,便是敲锣打鼓的乐手方阵。
铜锣手昂首挺胸,双臂高高扬起,手中铜锣被敲打得“哐哐”作响,那声音清脆嘹亮,能传出数里之遥;
鼓手们袒露着黝黑的胸膛,肌肉随着鼓槌的起落而贲张。
皮鼓被擂得震天动地,沉闷的鼓声如同滚滚春雷,震得人脚下的大地都微微颤抖;
钹手们配合默契,两片铜钹相互撞击,发出“擦擦”的锐响,为整个鼓乐之声添上一抹别样的亮色。
鞭炮手更是忙得不可开交,手中的长竹竿挑着一挂挂鞭炮,噼里啪啦地炸个不停。
红色的纸屑漫天飞舞,仿若冬日里纷扬的雪花,烟火的气息迅速弥漫开来,刺鼻却又满是喜庆。
这支报喜队伍一路走来,引得路人纷纷驻足围观。
田间劳作的农夫放下锄头,手搭凉棚张望;
赶路的旅人勒住缰绳,脸上满是艳羡;
路旁摆摊的小贩也顾不上叫卖,伸长脖子瞧着这难得一见的热闹。
众人交头接耳,打听着是哪位才俊有此殊荣。
不多时,队伍行至杏花村。
此时的杏花村,原本静谧祥和,村民们正各自忙碌着。
田间,男人们戴着斗笠,弯腰弓背,汗水湿透了衣衫。
更多的,都是打着赤膊在田里忙活的汉子。
他们或除草,或灌溉,手中的农具在阳光下闪烁着质朴的光;
家中,女人们洗衣做饭,庭院里晾晒的衣物随风飘动,厨房里飘出阵阵饭菜的香气;
孩童们在街巷里追逐嬉戏,欢笑声洒满一路。
突兀的锣鼓声打破了这份宁静,起初村民们还愣了一愣,旋即反应过来定是有喜事临门。
大家纷纷放下手中活计,从四面八方朝着村口涌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