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小蛰2025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49章 我的团长我的团,大明帝国一六一六,凌小蛰2025,乐可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收!”宋从龙斜刺里一指,“愿意跟着老子万里西征去杀西番的,站那边排队去。”
人群动了。一个、两个,三三两两,成群结队...
南京,原汁原味的明代南京城。
梁妃娘娘赵舒雅的马车是从南门聚宝门进的城。在梁山的时候就听泰森嚷嚷过,南京聚宝门城防工事复杂而科学,攻防一体,是我大明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依照当时南京城墙建设工程总指挥胡惟庸的创意,包括聚宝门在内的城墙,每一块城砖都刻有烧制工匠和监制官员的名字,质量出了问题能进行两级追踪。正所谓‘南京城墙匠心传承、胡惟庸造砖碶名’。很多内地人都说,梁山的制造业质量追踪体系即来自于此,剽窃了胡惟庸的知识产权。对此,梁山司绝不肯承认的,曾于司治内部特意有过辟谣:实传承于两千年前的大秦帝国。要知道当年的秦帝国军工业就有双重质量跟踪制度,每件兵器上都铭有锻造工匠和复检官员的姓名。
名为聚宝门,实际前后过了四道门。
“万芳啊,最外边一道是叫月城吧?”
万芳,南京守备太监。对自己的工作很熟悉,工作范围内的事有问必答一问三连。“回梁妃娘娘,月城者,则城如其名,城垣弧形如弯月。此聚宝门皆方正故不称月城,里外三道皆瓮城。聚宝门庞大复杂,三瓮城四券门,规模之大结构之复杂,为推天下第一。”
天下第一啊,得好好看看。赵舒雅特意下车登上城楼,在万芳陪同下视察南京城防,察看了有着三道瓮城四道劵门的聚宝门,详细听取了千斤闸、瓮城、藏兵洞等城防设施在战时的功能。视察行将结束时,万芳拿出笔墨请梁妃娘娘题字到此一游。赵舒雅找了个借口避开陪同人群,翻开工作日志,找到此项工作重点内容细读强记,然后欣然提笔给聚宝门改了个名字:中华门。
当娘娘好啊,当一个能出宫的娘娘真好。能够借工作之便饱览祖国大好河山,全程五星级豪华游,最重要的是全程免费。不过赵舒雅觉得自己还是比不上李尚、徐承他们,自己国内游,人家出国游。演而优则妃的赵舒雅现在有的是机会到处玩,吃吃各地特色美食、看看古迹纵情山水。她打小生活在青山绿水的施州,鉴于工作和婚姻来到北京,深刻领略北方苦寒之地的精髓,在北京吃够了沙子。受够了!
来到南京一看,果然是传说中繁花似锦的烟花之地。南京有一景当为世界级景观,充分体现了世界第一超级大国的雄壮与霸气。站在中华门一眼就能看见,你不想看也没办法,这家伙太高大太炫目,眼睛里都是它。此,便是由永乐年间三宝太监督造的天下第一塔:大报恩寺琉璃宝塔。
九层宝塔高78米,通体琉璃烧制。九层琉璃塔每一面墙壁之上有2扇窗户共计144扇。这些窗户全部用磨制得极薄的蚌壳封闭,蚌壳制成的窗罩名叫明瓦,是平板玻璃之前中国最好的建筑采光材料。144盏灯芯有1寸粗的长明灯分别安置在窗户之内。琉璃塔旁边建有油库,用于储存燃灯所需的灯油。塔上每盏油灯每夜所需灯油六两四钱,整个塔每月耗用灯油1530斤。每当暮色来临,琉璃塔上如火炬明亮的油灯彻夜不熄。无论月落星稀的傍晚还是风雨如注的黑夜,无论是在钟山脚下的丛林之中还是大江之上的渔舟之内,人们都能够看见这座高塔上的明灯。
当惊世界殊!大报恩寺琉璃塔值得一提再提。
宝塔主体结构用红砂岩建成,保持世界第一高度建筑的记录足足400年,在外国人眼中是为南京乃至中国标志性建筑,称之为‘中华大古董、永乐大窑器’。建成后不久即蜚声世界,引来西方人的羡慕和效仿。其中一位中国风铁粉便是那路易十四,此君在凡尔赛宫里打造了一座全部用瓷砖建造的特里亚侬瓷宫,其灵感就来源于大报恩寺琉璃塔。当时的欧洲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知“南京瓷塔”不知有长城。英国伦敦皇家植物园有座邱园塔,就是英国人在1762年模仿大报恩寺琉璃塔建的山寨品,完了之后印在了半英镑硬币上。而这股山寨风潮的起源归功于一个叫约翰·尼霍夫的荷兰人。1654年,荷兰画家尼霍夫来到南京将琉璃塔的形象画在了《中国出使记》里,随着这本书火遍欧洲南北,琉璃塔成为最为欧洲人熟知的中国建筑。安徒生没有来过中国,在其童话《天国花园》中写下这样一段文字:“我现在是从中国来的—我在瓷塔周围跳了一阵舞,把所有的钟都弄得叮当叮当地响起来!”这里的瓷塔就是大报恩寺琉璃塔。
明清两代的大报恩寺就是个世界网红打卡地,成了外国人到中国必游景点,把它当作是中国的一个象征。热潮延续了几百年,美剧中依然可以发现剧中外卖盒子上印着大报恩寺琉璃塔图案的。
在外国人眼中,这个大家伙之与中国和后世纽约的自由女神像同等地位。只是火炬还在明灯已灭。
宝塔毁于太平天国内乱。1856年天京之变,北王韦昌辉因为担心翼王石达开占领琉璃塔架炮攻城,于是派兵在塔下挖地道引爆炸药炸宝塔地基,一面用火炮直接轰击塔身,最终使琉璃塔化作一堆瓦砾,而大报恩寺也被由此引发的大火焚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