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01章 找条活路,猎户的农门医女,在山林,乐可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邱丽娘眼睛一亮:“妙啊!妹妹!这个法子好!既给了她们实实在在的免费学习机会,又为咱们绣坊储备了稳定可靠的人力来源,还避免了有人纯粹来混日子浪费资源。两年时间,足够她们熟悉绣坊的规矩和标准,也足够咱们考察人品和手艺了!而且这契约合情合理,就算拿到宋大人面前,也绝对站得住脚!”
她越想越觉得可行,补充道:“还有,那些学得特别快、手艺特别好的苗子,咱们可以重点培养,提前签订更优厚的长期契约,甚至……将来可以培养成绣艺阁的教习师傅!这样就能慢慢形成良性循环!”
“姐姐说得对!”苏月禾赞同道,“另外,绣艺阁的开销,除了绣坊的利润贴补,或许还可以想想其他开源的办法。比如,学员在学习后期,可以尝试做一些简单的、要求不高的绣活,比如缝制香囊的外囊、绣制一些基础纹样的帕子。
这些成品,虽然比不上绣坊精品的价格,但可以作为绣坊的‘平价线’产品出售,所得收益,一部分用于支付学员少量的‘实习补贴’,让她们更有动力和成就感,一部分用来补贴绣艺阁的开销。这样,学员们既有了实践机会,绣艺阁也能减轻一些负担。”
“实习补贴!”邱丽娘一拍大腿,“这个主意更妙!让她们在学习期间就能靠自己的手艺挣到一点小钱,哪怕只是几个铜板,对她们来说也是莫大的鼓励!更能让她们体会到‘自食其力’的尊严!妹妹,你这心思,真是玲珑剔透!”
两人越讨论越深入,思路也越发开阔和成熟。
“招徒对象也要定好。”邱丽娘正色道,“不能什么人都收。我建议,优先招收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家贫无力支付学费的少女、守寡无依的妇人、身体有轻微残疾无法做重活的女子、还有那些被夫家休弃无家可归的可怜人。年龄倒不必卡太死,只要手眼灵便、愿意学、品性良善,都可以给机会。但入学前,咱们得派人去她们家中或邻里走访核实情况,确保是真正需要帮扶的对象,也防止有人浑水摸鱼。”
“姐姐想得周全。”苏月禾点头,“品性良善至关重要。手艺可以教,心术不正则后患无穷。核实家境和品性这一块,可能需要麻烦姐姐动用漕帮在城中的关系网,他们消息灵通,查访起来方便些。”
“包在我身上!”邱丽娘一口应下,“漕帮那些老兄弟的婆娘、闺女,好些都是街坊邻居的‘包打听’,打听个把人品家境,小菜一碟。”
“还有一点,”苏月禾眼中带着深切的关怀,“这些女子,许多可能常年困于内宅或生计所迫,性情或许胆怯、自卑,甚至有些麻木。绣艺阁不仅要教她们手艺,更要给她们一个安全、温暖、被尊重的环境。要让她们知道,在这里,她们不是负担,而是凭自己本事挣饭吃的人。师傅们教学时,态度要温和耐心,多鼓励,少苛责。姐妹们之间,也要引导她们互相帮助。”
邱丽娘听着,心中感慨万千。苏月禾的这份细腻与仁心,是她这个粗线条的人所欠缺的。“妹妹放心,这事儿我会特别叮嘱红姑和未来的教习师傅们。咱们绣艺阁,开门第一件事,就是要让她们挺直腰杆进来!”
关于如何向宋长卿争取支持,两人也达成了共识。
“宋大人一心为民,尤其关注民生生计。我们办绣艺阁,授人以渔,正是解决一部分弱势妇孺的生计问题,完全契合宋大人的施政理念。”苏月禾分析道。
“我想,由牧野出面,将我们的详细计划书呈给宋大人。重点阐明三点:其一,绣艺阁免费授艺,旨在为玉州府贫困无依之妇孺开辟生计;其二,采用‘契约工’模式,学成后优先为绣坊效力两年,既解决其出路,也为本地产业输送合格匠人,形成良性循环,并非单纯消耗;其三,此举亦能提升玉州女子刺绣整体水平,或可成为本地一项特色,吸引外来关注。若能得到官府的些许支持,比如减免一些赋税,或者在官办织造局闲置时借用一下场地,甚至只是宋大人以私人名义或官府名义给绣艺阁题个字、挂个匾额,都是莫大的助力,能极大地提升绣艺阁的声望和可信度,让更多符合条件的女子敢于前来。”
“对!”邱丽娘补充道,“咱们还可以请宋大人派个可靠的吏员,在绣艺阁开学时来做个见证,以示官府认可。这对那些犹豫不决或者家里有阻力的女子来说,就是定心丸!”
计划越来越完善,邱丽娘心中的那份使命感也愈发强烈。她看着苏月禾,由衷地说:“妹妹,我现在才真正明白,你为何能画出那样有灵气的图样,配出那样清雅有效的药香。因为你心里装着的不只是自己的小家,还有一份大爱和担当。跟你合伙做这生意,我邱丽娘不光是赚钱,更是积德!痛快!真他娘的痛快!”她忍不住爆了句粗口,却是情真意切。
苏月禾被她逗笑,心中也充满了力量:“姐姐言重了。月禾只是尽己所能。有姐姐这样侠肝义胆、雷厉风行的搭档,才是绣艺阁和绣坊的福气。我们姐妹同心,定要让这‘竹溪绣坊·药香雅韵’和‘竹溪绣艺阁’,成为玉州城一道温暖又亮丽的风景!”
船舱内灯火摇曳,映照着两张充满希望与干劲的脸庞。窗外,玉带河的河水静静流淌,承载着她们宏大的蓝图和深切的期盼,向着家的方向奔涌。苏月禾的“绣艺阁”构想,如同在商业的土壤上,种下了一颗充满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的种子。这颗种子,将在玉州的土地上,在她们共同的精心浇灌下,生根发芽,最终绽放出惠及无数女性的希望之花。而这份事业的意义,早已超越了金钱的衡量,成为她们人生中一份沉甸甸的、值得为之奋斗的荣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