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板写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4章 根脉新声,我家住在大陕北,画板写手,乐可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秀兰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她搬来小板凳,让孩子们围坐在案板前。“好,奶奶教你们。”她一边说,一边将面团分给孩子们,“先把面团揉成光滑的圆球,就像这样。”孩子们认真地模仿着秀兰的动作,虽然手法笨拙,但眼神中充满了专注。
李梅的直播准时开始,镜头对准了秀兰和孩子们做枣花馍的场景。“家人们,今天我们来到秀兰婶的手作工坊,一起学习传统枣花馍的制作。”她的声音充满热情,“大家看,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正在传承我们陈家洼的手艺。”
直播间的弹幕瞬间活跃起来,“好温馨的画面”“我也要学”的留言不断刷屏。李梅看着屏幕,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知道,这才是陈家洼真正的魅力所在——不是那些华丽的网红景点,而是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传统技艺。
然而,就在直播进行得如火如荼时,意外发生了。一个孩子在揉面时不小心打翻了面粉,雪白的面粉如雪花般洒落在地上,也溅到了旁边孩子的脸上。孩子们先是一愣,随后爆发出一阵笑声。秀兰并没有生气,她笑着说:“没关系,这也是做馍的一部分。来,我们一起把这里打扫干净,然后继续。”
李梅将这一幕完整地记录下来,她知道,这才是最真实、最动人的画面。直播间的网友们也被这温馨的场景打动,纷纷点赞留言。“这才是生活的烟火气”“突然好想回到小时候”的评论充满了屏幕。
夜幕降临,李梅带着游客来到事先准备好的露营区。这里位于塬坡的一处开阔地,四周是茂密的酸枣树,远处的星空璀璨夺目。李守诚老人坐在篝火旁,开始讲述陈家洼的故事。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带着时光的印记。
“从前啊,我们陈家洼的祖辈们,靠着这片黄土地和这些枣树,顽强地生活着……”老人的故事将游客们带入了那个遥远的年代,他们静静地听着,眼中闪烁着好奇和感动的光芒。
李虎终于完成了观景台的改造,新换上的土瓦在月光下泛着古朴的光泽。他站在观景台上,望着塬坡上星星点点的灯光,心中充满了成就感。“还是这样看着舒服。”他喃喃自语,想起白天拆除玻璃时的艰辛,觉得一切都值得。
建军在枣林里忙完一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窑洞。他坐在炕上,望着墙上父亲的照片,心中思绪万千。“爹,你说我们现在走的路对吗?”他轻声问道,仿佛期待着父亲的回答。窗外,夜风轻轻吹过,传来枣花的香气,也带来了远处隐约的歌声。
这一夜,陈家洼在喧嚣与宁静中交替,传统与现代在这里不断碰撞、融合。每个人都在为了这片土地的未来努力着,他们或许会遇到困难,或许会有分歧,但他们守护陈家洼的决心从未改变。在这片黄土地上,新的故事正在悄然书写,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去传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