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胡僧金蝉脱壳
倪湾湾的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章 胡僧金蝉脱壳,有了空间还怕啥,潇洒自在过一生,倪湾湾的书,乐可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刘夫人听进去了,这才同意把王秀云记到自己名下,不过,到底不是亲生的,心里对碧荷和王善为也不满意,自然不肯管教,也不肯教什么真本事。王秀云好占小便宜,就有了原因,没人管教的女子,最容易养成目光短浅,心胸狭窄的性格。
王秀云的婚事是王将军和老夫人商量着订下来的,是大理寺少卿林家的嫡次子林净心。这人现在也入了大理寺,当了从七品的大理寺录事。虽然官职不高,却是科举上榜,家里走了门路,通过铨选入仕的,以后还是有前途的。
王秀云的嫁妆中等水平,刘夫人不肯加码,按家里的情况,给她准备了中规中矩的嫁妆,看着热闹,关键处都是敷衍。王将军看不过眼,私下里贴了一些压箱钱,给了一处地产,几套贵重首饰。老夫人生前,也给了一笔添妆钱,一处房产。这样综合下来,看着也过得去,林家挑不出什么毛病。
有了刘夫人出面,曲氏也消停了,只是心里有点别扭,宴席上就多喝了两杯,饱肚的却没吃几口。此时,婚礼多在傍晚举行,到深夜才回府,坊长会酌情发放通行路条。
第二日起来,曲氏因为宿醉的原因,胃里十分难受,吃不下什么东西,喝了几口细粥,又睡了。一直到下午,没什么事,领着近侍麦穗,骑了马去西市逛逛。
曲氏两人到西市里,人山人海的热闹,两人逛了好一阵,买了不少有用没用的东西。近来王侍郎卖番薯和反季节蔬果赚了不少钱,把一半钱存到了青衣君祠的暗室里。另外一半,自己存一些,给曲氏的家用比往年多了几倍,曲氏也开始手大,放心大胆的花用,给家里添了不少东西。
曲氏刚想回家,突然闻见一股奇异的香味,仿佛是新烙的麦饼香。曲氏突然感到有点饿了,想想昨日去喝喜酒,肚子里多是酒水,东西没吃着什么。今天一天,早上喝了几口粥,中午喝了一盏茶,吃了两块糕点就来西市。逛了这么大一会儿,可不是真饿了嘛。行啊,就买两个饼垫垫肚子吧。
这家饼店有匾额,如意烧饼店,如果曲氏文化高点,就会发现这字是皇后娘娘的手迹。曲氏文化水平仅限于能认字,至于书法、文采、典故、诗词,那是一窍不通的。她大咧咧地进店,这家生意真好啊,挤满坐满的。进了店要先付钱,收钱的告诉一个排号,然后找个案几等着,一炉烧饼出来,上面用食用颜料写了号,按顺序拿饼。
曲氏越等越饿,好容易有一盘饼端来她这边的案几上,她伸手刚要拿。就有几个人一哄抢上来,嘴里道:“这饼上写的号是我的,别动,你等自己的号。”曲氏这才发现,一盘烧饼十二个,上面都标着数字。有三个七,四个八,二个九,三个十,这是四家的饼,心里焦急,就有些心烦气躁。领着麦穗起身到门外去等,看见斜对面有一家米糕店,生意不大好,没什么人,就跑过去买了一块米糕吃。又看了一会热闹,再回饼店,店里没什么顾客了,那些师傅们开始收拾厨具,服务人员开始打扫卫生,要关板了。
曲氏有些着急,就问:“师傅,本夫人是十九号,我的饼呢?”
有人看她两眼:“刚才您去哪里了,也不吱一声,饼都端上去了,您也看到了,我们店里的生意好得很,人这么多,你拿没拿我们可不知道。”
曲氏冷笑一声:“都说店大了欺客,看来是真的。不过两个饼,我要是拿了,还会讹你们不成?交了钱,在店里干等着,实在是饿了,到对门买了块米糕垫一下肚子。再回来,你们就要关板了,要是没有饼,是不是把钱退了合适?”
大师傅就出来问情况,翻了个白眼道:“夫人不知道,店大了得有规矩,规矩都是东家订的,我们干活的却不能更改。这店开业三十多年了,三年前改营如意烧饼。都是先付钱领号,过号不补,从来都没有退钱的先例。这么着,还有两个烙糊了一点的饼,本来留着赏伙计的,就给夫人吧。”说着,让伙计端上来两个饼,一个饼有点糊,一个饼上面还咬了两口。
伙计不好意思地笑笑:“对不住了,夫人。平常这种糊饼都是赏给小的们,小人刚吃了两口,不好意思。”
曲夫人气坏了,拿过两个饼,狠狠地摔到地上,横眉冷对。还吃什么饼,这种饼平常都不会送到她眼前。而且,店家这种态度,也太让人下不去台了。刚跟大师傅吵了两句,散市铮响起来。如意烧饼店的人着急闭店,有两个健妇就把曲夫人的胳膊架着,送出店门外。其他人抓紧时间收拾,在曲夫人的骂声中,那些人扬长而去。
曲夫人回去,跟王侍郎说了这件事,气得不行。王侍郎叹口气:“算了,不过两个饼而已,没几个钱,何必跟那些人争执?”曲夫人生了两天闷气,就把这件事忘记了。
没想到过了几日,宫中的皇后娘娘突然召见曲夫人和女儿王雪。曲夫人不知道原因,她在一众官员内眷中,极是平常,不会引人注目。
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都城官员众多,内眷水平也是良莠不齐。有世家大族培养出来的贵女,文武双全者有,博学多才者有。但是也有男子出身寒门和农户,从科举入仕,妻子是小门小户出身的,没什么才华,见了人畏畏缩缩的。更有些良家子,投军后敢于冲杀,立下军功,得了军职的。运气好些,慢慢升迁上去,家里的老娘妻子出身更杂,有些大字不识,说话粗糙的。
曲夫人稍微特殊一点,她出身河东大家,曲家虽然在中央里任官的不多,访一访各大州郡,曲氏子弟任职者甚众。曲夫人的生父曲无涯是曲家嫡支第三房,是个典型的文人士大夫,在汝州当太守。曲夫人的生母是河东袁氏二房的嫡长女,在本家排行第四,人称袁四娘,是个文武双全的角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