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三 唯有道人应不忘(七),大宋苏轼,凤岛,乐可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萧挞榄战死后,王继忠上奏萧燕燕请罢兵议和:“窃观契丹与南朝为仇敌,每岁赋车籍马,国内骚然,未见其利。孰若驰一介,寻旧盟,结好息民,休兵解甲?为彼此之计,无出此者。”
夏夜总会来临,如王继忠这个奏议来的不早不晚。在旷野的一头,萧燕燕和韩德让都知道,哭着入海的河流无法挽留,他们授意王继忠开始联络宋朝。
十天后,真宗收到了莫洲边将石普报上来的王继忠密信:“...北朝以臣早事宫庭,尝荷边寄,被以殊宠,列于诸臣。尝念昔岁面辞,亲奉德音,惟以息民止戈为事。况北朝钦闻圣德,愿修旧好,必冀睿慈,俯从愚瞽。”。赵恒接信后吃惊非小,像是一场意外,他想起了荒原、野草,追忆淡淡,梦幻而飘忽。
“此奏虽至,恐未可信也”。他面对身边侍立的群臣道出了自己的怀疑,
同是皇帝藩邸旧臣,毕士安和王继忠甚熟稔,他半闭着眼睛,仿佛从未曾醒来,依然不慌不忙,似乎已经获悉那结局中的结局,趋步奏曰:“臣曾接触契丹降人,他说契丹虽深入宋地,屡遭重挫不甚得志,暗自欲归而耻于无名,且彼不畏宋乘虚占其巢穴,此次请和大概不假。继忠之议,臣请任之。”
寇准按耐不住,往日的戎马,现实的狭迫总是催他急急向前:“不可,我军新胜,宜剩勇追寇,迫其讲和。”
皇帝见两位大臣意见相左,他说出了自己的判断:“卿等所言,但知其一,未知其二。彼以无成请盟,固其宜也。然得请之后,必有邀求。若屈己安民,特遣使命,遗之财货,斯可也。所虑者关南之地曾属彼方,以是为辞,则必须绝议。朕当治兵整众,躬行讨击耳。”
财可疏,领土不可让。道走两条,赵恒一边回信给王继忠保持议和联络:“诏到日,卿可密达兹意,共议事宜。果有审实之状,即附边臣闻奏。”一面命令加强关南各州的防守,以战促和。
赵燕燕见宋没有积极回应,欲加大谈判筹码,遂率部攻打瀛洲。宋军早有防备,辽军死伤三万余,城未下而遁去。瀛洲一败,萧燕燕收复关南的雄心受到重挫,求和之心则显得有些迫切:“复令王继忠具奏求和好”,且言:“北朝顿兵,不敢动掠,以待王人。”宋真宗见这已是最后的马嘶以及刀光剑影,此处该有绝唱。便任命曹利用为“门祗侯,假崇仪副使”,前往辽营谈判。
曹利用飞驰至辽国军中,萧太后在军营宴请了他。时值初秋,雁阵惊寒。晴空下,流走的云,山脉交叉,自由出入远方的路,尽显大漠秋天的豪爽。车扼上放一块木板,上面摆着酒器和碟子及碗,碟子里是葱丝、蒜泥、韭沫、辣椒以及酱、盐、醋等沾料,萧太后和韩德让偶坐于前,随从官吏则分两排陪坐。苏辙的《龙川别志》记之曰:见虏母于军中,与番将韩德让偶坐驼车上,坐利用于车下,馈之以食,共议和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